「2008桃園縣第一屆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研討會」感言「2008桃園縣第一屆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研討會」感言雖然我不是客家人,稟承學習精神去參加此次的「2008桃園縣第一屆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研討會」,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,製作了一本研習手冊,使我一面聆聽演講,一面對照研習手冊內容,知道此次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在研討什麼? 以下是研討主題:「台灣客家社會與民俗」、「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之美」、「台灣海陸客話與廣東陸河客話之比較」、「台灣苗栗銅鑼天后宮神生紀實」、「楊梅與平鎮的四海話類型」、「客家文學創作與文化」、「信仰與社會語言的關係」。每一位專家學者所講的主題是那麼精彩,其中最吸引我的主題是:楊寶蓮教授的「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之美」;台灣戲曲有:台灣的歌仔戲、北管戲曲、偶戲、------等。因為從小我就是一位歌仔戲迷,50年代左右,路邊有歌仔戲演出,我一定跑去欣賞,經常被我哥哥罵沒有水準的人,長大接觸到客家的採茶戲,才發現地方的戲曲都有它優美的地方,值得去推廣及流傳下來,雖然我聽不懂客語,覺得只要是有文化價值就要傳承下去! 再來是 徐貴榮 教授的「信仰與社會語言的關係」,我第一次聽到「台灣民間信仰與社會語言」有關係,我真是井底之蛙,還好今天我有來參與此活動,學習到平常不知道的常識及學問,所謂終身學習就是此現象。 最後還是要感恩主辦單位的用心,使此次活動能圓滿成功完成,還有魏老師所提出的建議:「下次如有舉辦活動、能事先讓參與者先拿到研習手冊」,我認為此建議很好,尤其對我不會客語的人,想聆聽此有水準的學術研討,能預先溫習一下,現場專家學者在講什麼?更能投入,這是我的心得感想。文筆笨拙,請見諒。(游麗卿執筆於97/10/23)
2